2020年的一場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災難性的打擊,盡管隨著舉國上下的團結努力,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后疫情時代,關注人類健康,尤其是婦女兒童的健康成為重中之重。為響應國家《婦女發展“十三五”規劃》,提高宮頸癌的早診早治率,2020年12月26-27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主辦,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宮頸病變學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承辦的“中國婦女宮頸健康保障工程2020年學術會議暨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本次大會分為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和中國婦女宮頸健康保障工程2020年學術會議兩大部分。在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上,選舉出主任委員與副主任委員,為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的未來發展和發揚光大制定方向、夯實基礎。在中國婦女宮頸健康保障工程2020年學術會議中,授課專家陣容強大,內容豐富,兼顧臨床實用和國際前沿,一場精彩絕倫的學術盛宴,使眾多與會學習者,獲益良多,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婦女宮頸健康事業的發展。婦產科在線作為大會媒體支持,為您帶來現場精彩報道!
為促進我國宮頸健康學科創新發展,推進我國宮頸健康專業人才的成長與進步,更好地為女性健康服務,進而強化國內宮頸健康知識的普及,提高廣大女性對宮頸健康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將集各方力量,整合國內資源,提升臨床協作,促使我國女性宮頸健康事業不斷提高,12月26日上午,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王仁杰副會長的宣布下正式成立,現場近300人一起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相信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在趙健主委的領導及各位委員的共同努力下,必將攻堅克難,取得突破性成果。隨后,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趙健教授隆重介紹了出席大會開幕式的領導及嘉賓,并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及衷心的感謝。
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趙健教授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王仁杰副會長表示,希望在主任委員趙健教授的帶領下,委員會能夠嚴格按照國家和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的有關規定,團結全國廣大宮頸健康教育相關專業、醫藥科技工作者,為廣大婦女健康事業服務,以確保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王仁杰副會長宣讀關于成立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的批件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賈萬年副會長首先對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表示,很榮幸代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宣讀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首屆預任領導名單并組織選舉。本次選舉嚴格按照法規文件進行,選舉順序為常務委員、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通過現場醫師的舉手表決,共選舉出34位常務委員、6位副主任委員。這是一個值得記錄的時刻,祝賀各位委員,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做好委員會工作,發揮團隊優勢,為女性健康保駕護航!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賈萬年副會長報告籌備組建過程并組織選舉
為了更好地踐行宮頸健康保障工程重任、造福廣大婦女健康這一宗旨,進行了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隆重的授牌儀式。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會長黃正明院士向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授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平副院長接牌。
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授牌儀式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黃正明會長、賈萬年副會長分別為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頒發聘書,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應芳教授為常務委員頒發聘書。
頒發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主任委員聘書
頒發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聘書
頒發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代表聘書
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結束后,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會長黃正明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平副院長,前衛生部部長曹澤毅教授,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名譽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應芳教授分別為大會開幕式致辭,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趙健教授作工作匯報。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會長黃正明院士致辭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會長黃正明院士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謹代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對領導、嘉賓及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希望以趙健教授為主任委員的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能夠緊跟協會的工作部署,堅持以教育為本、人才培養為宗旨,遵守學術規范、科技創新的戰略理念,在壯大組織隊伍,拓展業務,增強實力的同時,結合自身特點,為教育委員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平副院長致辭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平副院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謹代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向今天來參加大會的各位領導、嘉賓以及同道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在剛剛批準的文件中,由趙健教授出任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這不僅是對趙健教授的褒獎與肯定,也是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信任與厚愛。希望趙健教授不辱使命,加快宮頸癌病變診療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訓,攜手各方的力量來助推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的工作,為消除宮頸癌,保障婦女健康生活做出應有的貢獻。
前衛生部部長曹澤毅教授致辭
前衛生部部長曹澤毅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宮頸保障工程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預防宮頸癌的發生,降低發病率,提高治愈率,最終達到消滅風險的可能。很高興與大家一起見證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的成立,希望委員會在主任委員趙健教授的帶領下,為防治宮頸癌發生、早期診斷做出更多貢獻。
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應芳教授致辭
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應芳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謹代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對趙健主委和各位副主委常委和委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希望委員會在各位領導的指引以及委員會所有委員的努力下,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最后,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趙健教授作工作報告
很榮幸出任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衷心感謝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對我的信任和厚望。中國婦女宮頸健康保障工程自立項以來,足跡遍布了13個省市,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婦女宮頸健康保障工程的向前發展,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相信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的領導以及眾多前輩的關心幫扶下,以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為平臺,輻射全國各地,打造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示范基地,開展陰道鏡甄別技能培訓,建立規范化的宮頸病變診斷與治療流程,提升陰道鏡醫師從業能力。不忘初心,尋找宮頸癌前病變;牢記使命,治療宮頸癌前病變!最終,消除宮頸癌,實現健康中國夢!讓我們繼往開來、并肩前行,乘風破浪,追逐夢想!
朋友們,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2021,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學術報告開始之前,進行了開幕儀式的最后一項章程——第二屆“理邦杯”陰道鏡比武大賽單位支持獎。進入決賽的50位醫生所在單位榮獲此獎項并在會場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中國婦女健康保障工程”第二屆陰道鏡診斷技能比賽暨“理邦杯”單位支持頒獎
張師前教授:宮頸原位腺癌診斷與管理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師前教授首先介紹了原位腺癌的定義,指出子宮頸腺癌明確診斷的三“難”:婦產科醫生難、細胞病理學醫生難、陰道鏡醫生難。隨后,結合大量指南與本院相關就診病例數據,張教授重點講解了宮頸原位腺癌(AIS)的定義、病因及危險因素、篩查與診斷,AIS錐切,AIS錐切后手術,AIS治療及隨訪流程等,指出2017年中國專家共識將單純HPV16和HPV18陽性列入轉診陰道鏡指征,推薦同時ECC。對于冷刀錐切或LEEP的選擇,ASCCP推薦必須保持錐切連續完整,且標本邊緣可供病理分析,同時LEEP應由高年資有經驗的醫生施行,以確保連續完整的切除足夠標本。當錐切確診為AIS,標本切緣陽性,需再次CKC評估;若確診為AIS,標本切緣陰性,首選單純全子宮切除術。此外,SGO推薦術中ECC或宮頸內毛刷獲取細胞,對切除后病灶的宮頸創面再次進行評估,從而避免可能殘余病灶,但術中FS對錐切后標本進行分析取材的效果尚存在爭議。
隋龍教授:2019年ASCCP指南CIN2+管理策略和思考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隋龍教授主要對2019年ASCCP指南十大重要變化、CIN2+特殊人群管理策略、宮頸病變治療后的篩查方法和篩查間隔、組織學或細胞學HSIL治療后長期隨訪等內容予以解讀。與之前的版本相比,2019版更新的主要關鍵區別在于其基于風險值的量化和細化,并加入“閾值”概念,同等風險,同等管理更加精細化。不同于2012年的指南定義,在目前的指南中,共識將“25歲以下的患者”稱為特殊人群。對于這類患者,可采用陰道鏡和細胞學隨訪。對于CIN2+這類特殊人群,需進行特殊管理,包括<25歲、妊娠、免疫抑制、全子宮切除術后和>65歲女性。若25歲或25歲以上的患者宮頸癌篩查結果異常,陰道鏡活檢或組織學確診HSIL經治療后,隨訪推薦單獨HPV檢測或聯合檢測(AI級證據);細胞學檢查應用于25歲以下患者,25歲或以上者則基于HPV的檢測(AII)。隨后,隋教授還結合紅房子醫院HSIL錐切療效及隨訪策略分析研究,對基于風險分層的CIN術后管理流程進行了系統地概述。
趙昀教授:HPV分型檢測的意義和作用--基于2019 ASCCP共識管理指南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趙昀教授薈萃大量文獻對2019 ASCCP共識管理指南給予了詳細解讀。她表示,目前細胞學檢查被推薦作為一種分流策略,HPV基因分型檢測可對HPV陽性進行有效的風險分層。HPV陽性婦女的二次“分流”是臨床管理的重要步驟,在HPV陽性女性中,非正常的細胞學結果會導致立即進行陰道鏡檢查。指南中推薦,有異常子宮出血或陰道流血等癥狀、或子宮頸有肉眼可見異常的患者需要進行適當的診斷性檢測,其評估方法包括子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診斷性影像學以及子宮頸、子宮頸管或子宮內膜活檢。但指南無法涵蓋所有的臨床情況,尤其是對于2019年指南未涵蓋的臨床情況,建議進行臨床判斷。此外,還需引起重視的是,由于隨訪監測能力有限、可用陰道鏡檢查較少、病理學基礎設施有限等因素,2019 ASCCP版指南更推薦在美國本土使用。總而言之,HPV檢測的使用應按照其被批準的使用范圍來規范化應用。
張岱教授:女性生殖道病原體感染的診治進展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張岱教授主要從性傳播疾病感染的現狀、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臨床診治等方面對沙眼衣原體感染、微小脲原體、解脲支原體、女性陰道毛滴蟲感染等逐一進行講解。原核生物與細菌的主要區別在于:缺乏合成生物能量來源的ATP酶,其能量完全依賴被感染的宿主細胞提供。美國CDC及美國預防醫學會推薦所有性活躍的青少年及<25歲的女性,伴有高危因素的無癥狀的女性及男性給予常規篩查,孕婦則應在妊娠3個月內進行。解脲脲原體(UU)是新生兒感染的病原體,但由于女性下生殖道的高攜帶率,判斷感染還存在一定難度。相關研究發現,妊娠的前三個月陰道微小脲支原體(UP)陽性是早產的高危因素,若懷疑下生殖道支原體上行感染至宮腔導致絨毛膜羊膜炎及早產,需要從上生殖道取樣進行評估。此外,若男性確診為UU性尿道炎,建議同時治療性伴侶,期間注意避免無保護性交;若男性精液質量異常且有生育要求時,男女雙方建議同時治療一療程。
尤志學教授:解讀ASCCP 2019版共識指南相關陰道鏡檢查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尤志學教授主要從陰道鏡檢查臨床行動閾值和陰道鏡實踐標準兩方面對ASCCP 2019版共識指南更新要點進行解讀。他表示,采用陰道鏡檢查的臨床行動閾值,在第2輪篩查中轉診陰道鏡檢查的患者數量從2012年ASCCP指南建議時的9.8%減少到8.3%。基于HPV18相關CIN3或AIS可能難以診斷和/或更容易從癌前病變快速發展為癌癥,因此對于HPV18陽性NILM的患者,建議進行陰道鏡檢查。由于在陰道鏡檢查未發現CIN2或更高(CIN2+)的情況下,對患者的治療主動性較低,在每次陰道鏡檢查時最大限度地檢測CIN2+至關重要。此外,醋酸白變化是陰道鏡檢查最主要的特點和核心內容,其出現與子宮頸疾病緊密相關,是活檢檢查的關鍵部位所在。對于微小浸潤癌,ECC搔刮過于表淺且盲目,難以取到足夠的組織標本病理評估;ECC會遺漏于腺隱窩處病變,在無麻醉的情況下,會增加病人的疼痛感。因此,需有指征的選擇,臨床上不過度依賴,其結果不宜影響最終的治療方案。
王建東教授:生殖道感染與HPV和宮頸病變相關性研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王建東教授首先介紹了宮頸癌與HPV的關系,指出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99.7%的宮頸癌是高危型HPV持續感染的結果。隨后,懷著“為什么有的人感染HPV后,自我消除快,而有的人很容易就進一步發生病變,產生進展?”這一疑問,王教授從常見生殖道感染的病原體、生殖道病原體感染的特點、生殖道感染類別及危害、病原體聯檢優勢等方面展開了詳細闡述。他表示,生殖道感染和性傳播疾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CT感染可能增加HPV患者多重感染的風險,對于HPV或CT患者,進行CT或HPV聯合檢測具有積極的意義。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及BV感染、乳酸桿菌數量減少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風險;HR-HPV患者較易聯合感染CT,LR-HPV患者易聯合感染UU;CT/MH/UU與HPV16感染相關,并可增加HPV16、52、58感染率;宮頸炎、CIN、宮頸癌患者HPV混合CT感染率依次上升;CT感染可能增加HPV患者多重感染的風險;HPV、CT、NG、支原體、BV的聯合檢測有一定意義。
董穎教授:宮頸HPV不相關腺癌與癌前病變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董穎教授在授課中首先介紹了宮頸腺癌現狀、宮頸腺癌癌前病變,認為與宮頸鱗癌不同,宮頸腺癌多數與HPV感染有關。2019WHO分類中將宮頸腺癌和癌前病變均區分為HPV相關性和HPV不相關性,并采用IECC。宮頸原位腺癌(AIS)平均發病年齡40歲,進展到浸潤性癌的時間短,是腺癌的癌前病變。隨后,通過對比胃型、透明細胞型、中腎型三種HPV不相關性腺癌的優缺點,董教授總結道:胃型原位腺癌位于轉化區或宮頸管,可以延伸到子宮下段及內膜,不形成腫塊,因此被認為是宮頸腺癌HPV不相關性(胃型,微偏腺癌)的前驅病變。此外,宮頸AIS絕大多數為HPV感染有關,低倍觀察既有核深染,核分裂凋亡易見特點,相當比例伴有HSIL;HPV不相關性AIS少見(1%),對AIS生物學行為還不完全清楚,目前推薦錐切或完全切除;宮頸腺癌HPV不相關性,相對少見(10%~15%),總體基因改變,輔助標志物及臨床各有特點。總體來說,細胞學漏診率偏高。
張夢真教授:陰道上皮內病變的非手術治療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夢真教授在講座中指出,陰道上皮內病變又稱陰道上皮內瘤變(VaLN),是局限于陰道上皮內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性改變,多為陰道浸潤癌的癌前病變。近年來隨著液基細胞學、HPV廣泛應用于宮頸病變的篩查以及陰道鏡技術的不斷普及提高,ValN檢出率呈逐年增加趨勢。由于陰道上皮內病變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多推薦應用細胞學和HPV聯合、陰道鏡、組織學檢查三階梯診斷方法,需注意的是但凡做陰道鏡的患者都不能遺漏陰道壁的檢查。基于VaLN指征及治療原則,對于孕前VaLN治療需考慮陰道正常解剖和維持生殖功能,妊娠期VaLN除非病情進展迅速或可疑浸潤癌,可在分娩后進一步干預(證據分級:B級;推薦等級:強)。隨后,通過比較外科手術、陰道內放療、局部用藥、激光或光動力四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張教授結合多個臨床案例分析,系統地介紹了VaLN的光動力治療,強調光動力治療效果好,副反應小,可保留解剖和功能。
楊英捷教授:早期宮頸癌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療手術
貴州省腫瘤醫院楊英捷教授首先介紹了宮頸癌流行病學、發病率變化、腫瘤生殖學、早期宮頸癌保留生育力的手術理論基礎、保護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育功能的策略和方法等,指出宮頸癌的生物學特性主要表現為癥狀明顯、生長緩慢、容易早診。隨后,薈萃大量指南,楊教授重點解讀了宮頸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宮頸癌診斷治療指南(第四版)、2021 NCCN子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第1版)。他表示,對于IAI期有生育要求者,可行宮頸錐切術,切緣陰性則定期隨訪;對于IA2期、IB1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選擇宮頸錐切術,若宮頸腫瘤直徑不超過2 cm,可選擇根治性宮頸錐切術+盆腔淋巴結切除術±腹主動脈淋巴結取樣術;對于IAI期的宮頸癌治療需根據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最后,楊教授還從患者需求、醫師理念、科室技術、醫院團隊四方面對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療策略進行總結,并強調道:保留子宮、保留卵巢、保留功能,就能保留一線希望!
趙健教授:如何正確解讀宮頸細胞學報告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趙健教授將宮頸脫落細胞學結果分為四類:不滿意細胞學檢查、無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可見子宮內膜細胞、上皮細胞異常給予講解。不滿意細胞學檢查主要強調細胞數量不足5000個,因此評價宮頸罹患CIN3+風險條件有限,聯合HPV檢查時,如HPV(+),則需要轉診陰道鏡;如HPV(-)則不能等同于細胞學NILM聯合HR-HPV(-)篩查檢查結果,依然需要2-4個月后復查。對于大于等于45歲的女性,宮頸細胞學結果提示可見子宮內膜細胞,在絕經后婦女中無論是否有陰道不規則出血需要進行子宮內膜評估,評估方法包括分段診刮或宮腔鏡下的分段診刮;而未絕經女性則需要結合陰道是否有不規則出血以及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隨后,趙教授重點介紹了上皮細胞異常,解讀了宮頸高級別檢查結果(ASC-H、HSIL 、AGC、AIS、SCC、Adca)和低級別檢查結果(ASCUS、LSIL、細胞學NILM同時HPV16/18型);即刻CIN3+風險、5年CIN3+風險、即刻患宮頸癌風險的意義。強調臨床中需正確理解宮頸細胞學的意義并有效利用診斷結果給予的提示,根據“同等風險,同等管理”的原則進行分層臨床管理,選擇快速治療、陰道鏡檢查或適時隨訪,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宮頸HSIL),以期最終消除宮頸癌。
劉慧醫生:R-way陰道鏡診斷流程
本次“中國婦女保健康保障工程”第二屆陰道鏡診斷技能大賽及“理邦杯”演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的劉慧醫生為大家分享了“R-way陰道鏡診斷流程”。劉慧醫生主要從宮頸病變的發病機制和R-wayIII級篩查(裸眼識別、鏡下擬診、二元辯診)兩大層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了R-way陰道鏡的診斷流程和相關問題。她表示,裸眼識別主要擬診可疑宮頸癌,當宮頸表面出現了因異常細胞增殖形成的不規則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甚至壞死,擬診可疑宮頸癌,可即刻取活檢明確診斷。鏡下擬診要抓住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診找準紅區,除柱狀上皮以外血運循環最豐富的區域。兩個基本點就是在紅區內找異常醋白和在紅區內找穿越醋白的血管。擬診HSIL的口訣有紅厚白(紅白一致、靠港、冰山、卷邊),紅白A(鑲嵌/碎冰、螞蟻)。若粉區大于2mm的有邊界的醋白與碘一致(大小、形狀、圖形),碘染一致則擬診LSIL。最后結合細胞學高危異常和宮頸出血二元辨診,層層篩查,均無異常,則擬診正常陰道鏡所見,繼續隨訪。
張雅新醫生:R-way陰道鏡鑒別診斷
本次“中國婦女健康保障工程”第二屆陰道鏡診斷技能大賽及“理邦杯”演講比賽三等獎獲得者佳木斯婦幼保健院的張雅新醫生為大家帶來了“R-way陰道鏡鑒別診斷”。張雅新醫生主要從發病機制(二元學說、好發部位)、裸眼鑒別(裸眼可疑宮頸癌)、鏡下鑒別(紅區與醋白、醋白與碘染)三方面對R-way陰道鏡鑒別診斷予以講解。她表示,裸眼鑒別的關鍵點主要是可疑宮頸癌,鑒別點為增生物/贅生物。對于鏡下鑒別主要是異常醋白與穿越血管,鑒別點在于:1)醋白跨界,局灶醋白,生理鹽水下血管可診斷為HSIL;2)醋白與碘染一致可診斷為LSIL。
趙健教授:宮頸病變精準治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趙健教授在授課中講到,組織學確診的子宮頸癌前病變包括高級別子宮頸鱗狀上皮內邊(CIN),即HSIL和高級別子宮頸原位腺癌。消除宮頸癌并不是消除宮頸,臨床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目標是切除病變組織的同時應盡量保留住宮頸的完好組織,對于不同級別的宮頸癌前病變患者,應根據病變的部位、程度、宮頸管是否累及進行綜合判斷,達到精準診斷與治療。隨后,基于宮頸病變存在治療不足和過度治療這兩個問題,趙教授結合臨床實際案例重點闡述了僅宮頸表面存在病變、僅頸管存在病變、頸管與表面同時有病變這3種鱗狀上皮內高級別病變的分類依據與治療手段。她指出,對于宮頸表面病變HSIL(CIN2),可藥物治療和隨訪,HSIL(CIN3)則建議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對于頸管內病變,需重視錐切的重要性,并根據超聲評估宮頸管的長度、血流信號等,以做到個體化精準治療;對于頸管與表面同時有病變,有生育要求者,建議LEEP與消融治療相結合;無生育要求者,建議LEEP;對于原位腺癌,若不保留生育功能,建議全子宮切除。最后,趙教授強調了活檢隨訪的重要性,認為活檢隨訪也是宮頸病變的臨床處理方法之一,不僅可以診斷病變,有時還能起到治療作用。
馬德勇教授:細胞學P16的表達在宮頸癌篩查實踐中的價值探討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馬德勇教授在講座中指出,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生和發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P16蛋白作為腫瘤標志物在宮頸上皮內瘤樣變與宮頸癌表達異常,可作為發現宮頸癌早期病變的輔助標志物之一。其中,基于中國特色的細胞學和HPV檢測產品的多元化困局,馬教授薈萃大量文獻指南對細胞P16聯合液基細胞學檢測對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的價值進行探討:聯合篩查可以優勢互補,仍應沿用;細胞P16聯合LBP方案篩查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效力,與目前廣泛應用的LBP聯合HR-HPV方案相比,有更高的篩查效力,可作為篩查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選擇方案之一,具體應用前景和檢測效力有待多中心更大樣本量數據進一步驗證。隨后,通過免疫化學然染色結果最常見的技術問題與本院相關臨床研究數據分享,馬教授對細胞P16的應用予以總結并強調道:細胞P16與HR-HPV檢測有同等的敏感性和優于細胞學檢測的特異性,可作為宮頸癌的聯合篩查方案之一!
馮慧研究員:2019年ASCCP指南CIN1管理更新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馮慧研究員在授課中主要從妊娠、年齡、細胞學、病史、病變特點五大方面對CIN1的管理進行講解。她表示,CIN1由高危型和低危型,一種或多種HPV感染所致其中部分HPV基因組整合。妊娠本身不會促進宮頸病變進展,CIN1孕期觀察目的在于排查可能漏診的宮頸癌。對于25歲以下女性,細胞學低度異常(ASC-US或LSIL)的CIN1女性,首選12個月后復查細胞學,不建議HPV檢測和陰道鏡檢查;對于ASC-H/HSIL,組織學≤CIN1,鱗狀交界或病變上緣不完全可見者,推薦診斷性錐切。對于25歲及以上女性,細胞學高度異常,密切隨訪可發現可能的漏診或誤診,隨訪原則一般建議12個月、24個月。若隨訪中發現宮頸癌篩查異常、陰道鏡活檢結果異常或組織學HSIL治療后,首選基于HPV的監測方法,即單獨HPV檢測或聯合檢查。隨后,馮慧研究員還對2019年ASCCP關于CIN1管理建議進行總結,并強調該指南是否適用于國內,還需根據患者心理壓力、意愿等實際情況進行個體化選擇。
張巖教授:宿主基因甲基化在宮頸癌篩查中的作用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張巖教授首先介紹了宮頸癌的診療現狀與問題,指出目前的階梯診療方案并不能區分出可能自愈的與癌變風險高的患者,考慮到緊張的醫患關系,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治療方案。隨后,張教授重點講解了HPV甲基化與宮頸癌關聯研究現況、甲基化作為細胞學異常的分流、甲基化檢測在判斷宮頸病變進展中的作用、DNA甲基化在宮頸癌檢查中的價值等,指出HPV長調控區(long control region,LCR)CpG島的超甲基化可以調節E6基因的轉錄;對于HPV陽性女性,需要更準確地預測宮頸病變進展風險的分流方法;盡管宮頸LSIL僅有少數進展為HSIL及以上,但宮頸LSIL在隨訪中如高危HPV陽性需重復細胞學檢查或陰道鏡檢查,因此通過監測可預測LSIL進展為HSIL的高危因素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對于CIN2或CIN1多位患者,如果甲基化檢測陽性,則提示該患者癌變風險高,建議進一步干預處理;若陰性,則提示該患者存在自愈可能,建議隨訪觀察,從而實現不同病人不同處理的精準檢測,個體化診療。
郭瑞霞教授(王春芳醫生代講):宮頸錐切手術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春芳醫生在授課中講到,隨著宮頸癌篩查技術的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宮頸癌前病變被發現并得到及時的處理。宮頸錐切是診治宮頸高級別癌前病變的常用手段,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隨后,通過多個臨床案例和精彩的手術視頻分享,王醫生從“宮頸錐切常見的LEEP和CKC手術比較、錐切的適應證、錐切的深度把控、CKC的縫合方法、環形縫合術”等方面對宮頸錐切手術的臨床應用給予了詳細解答。她表示,常見的宮頸錐切術有LEEP和CKC,兩者各有優缺點;錐切的適應證,診斷性和治療性,有時沒有明確的界限;通過對錐切深度進行研究發現,有生育要求者一般<15 mm,但需根據陰道鏡情況,轉化區類型來錐切;CKC縫合方法沒有統一模式,環形縫合術式是一種安全、簡便、易操作,值得推廣的縫合方式。此外,二次錐切或困難的錐切手術需要有經驗的醫生,特別是需要有陰式子宮切除經驗的醫生來進行。
婦女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趙健教授作閉幕式總結
會議最后,由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趙健教授作閉幕式總結。
她表示,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的成立離不開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的信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領導支持,婦科專業委員會周應芳教授培養,同時也離不開各位的鼎立支持。其次,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未來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宮頸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計劃明年選擇10家示范基地,規范宮頸病變診治,普及宮頸健康教育,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當地婦女。
同時也感謝默默支持我們學術會議的企業單位。
最后,預祝大家牛年大吉,牛勁百倍,健康如牛!
至此,“中國婦女宮頸健康保障工程2020年學術會議暨宮頸健康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圓滿落幕!讓我們明年再見!
聲明:本文由婦產科在線獨家采編,經組委會審閱后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